我们真的需要摩天大楼吗
原创LensWeLens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要求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米以上建筑。这是自年以来,国家第四次提到“限高”的政策。
在全球化浪潮和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高层建筑建设无可避免地成为大都市塑造国际化形象、彰显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摩天大楼总量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座最高的竣工建筑中,中国仅内地就占46座,高达米、总造价达到亿元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楼(预计今年年底竣工的马来西亚默迪卡大厦,将以.9米的高度成为世界第二高摩天大厦)。
默迪卡大楼MalaysiaTrulyAsia
但事实上,超高建筑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当惊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迪拜哈利法塔(米),夏天制冷需求最高峰时的电力需求高达度,相当于同时点亮36万个瓦灯泡。
随着“限高令”的出台,摩天大楼的建设竞赛或许终于可以结束了。
摩天大楼的「伟大时代」
年,美国芝加哥发生大火。灾后重建时,为了缓解市中心用地不足的问题,早期的摩天大楼出现了。年开业的家庭保险大楼,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但很快,年,芝加哥就禁止建造超过英尺(46米)的新摩天大楼了。
摩天大楼的「第一个伟大时代」发生在20世纪初的纽约。当时,一批技术先进、造型特别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大名鼎鼎的帝国大厦是其中之一。
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的建筑主体高米,算上顶部天线高度达米,是世界上第一座超过层的建筑,也是保持世界第一高楼时间最长(-,共41年)的建筑。
帝国大厦的投资商雅各布拉斯科布,靠着扩展杜邦集团和通用集团获得了巨大财富。年8月29日,雅各布拉斯科布宣布,他要在纽约市建造一座超越世界任何建筑的摩天大楼。建筑师威廉兰姆被他选中,成为了这一世纪建筑的设计者。坐在办公室里,雅各布拉斯科布举起一支铅笔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构。」
年夏天,雅各布拉斯科布在《女士家庭杂志(LadiesHomeJournal)》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人人都该富有》的文章。他鼓励普通人投资股票市场,而不是把钱存入银行来过上好日子。但文章发出来没几天,股市就崩盘了,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雅各布拉斯科布宣布建设帝国大厦,预算万美元。雅各布拉斯科布执意建设帝国大厦的原因,仅仅是与克莱斯勒的一场斗气。
帝国大厦建设工人
帝国大厦与克莱斯勒大厦几乎同时开始建设,当克莱斯勒大厦建到1,英尺高时,雅各布拉斯科布告诉他的员工,“让我的大楼升到1,英尺。”但这还不够好。“我们要添加一个柱子(尖顶),让我的大楼来到1英尺。”
建造帝国大厦时,每天有超过名工人同时工作,其中许多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以及数百名无畏的莫霍克族钢铁工人。官方记录显示,有五名工人在这场疯狂的建造中丧生。但很多人相信,真实的数字远远不止于此。
建成一年后,帝国大厦的出租率仅为23%,大萧条时期的人们根本无力租赁豪华的办公场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建筑被笑称为「空荡荡的帝国」。
我们真的需要摩天大楼吗?
摩天大楼刚刚出现时,曾被认为是理性工程的表达,是人类居住的完美建筑。甚至有人认为,摩天大楼就是中世纪的大教堂,是时代的象征。
在年芝加哥世博会上,摩天大楼被描绘成人类未来居住问题的解决方案。现代主义建筑师柯布西耶则称赞纽约的摩天大楼们令人惊叹和兴奋,他抱怨道,摩天大楼还是太少,那些已经建成的还不够高。
天际线
对投资商们来说,摩天大楼更多的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当时参与了建设摩天大楼的一位建筑师WiliamStarrett,后来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建造摩天大楼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等价物。谁在更高的楼层居住、办公,谁便拥有了从更高处观看这座城市的权力。
事实上,早在年代末和年代初,反对摩天大楼的声音已经非常强烈。批评者认为,摩天大楼对在其中工作的人们强加了一种有限制的、非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在高层写字楼办公的人们,等电梯是最大的问题,他们常常调侃自己躲得了早高峰的地铁,却躲不过电梯前的长龙。
乘坐电梯是一件让人不舒服的事情,电梯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迫从舒适距离降到亲密距离,当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就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人的行为受到限制,环境条件干扰了人在某些场所的活动,阻碍了心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而产生强烈的压迫感。
因此,高楼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香港前规划师学会主席叶祖达和其研究团队曾经组织过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大面积调研,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超过了20层,与城市将会产生距离感。
“在20层左右走出露台,地面上的物体都还能清楚地看到,整个城市的运转都可以体会,有足够的机会与城市发生联系。越往高走,随着视野的逐渐拉远,城市活动几乎不能被感受。”长此以往,会增加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密集的香港高楼
也有反对者认为,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也会对城市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超级高层建筑的能耗量非常大。每座摩天大楼都需要燃烧额外的煤炭来为其设施供电,每年总共消耗超过一百万吨,城市上空笼罩着死气沉沉的空气。此外,仅是抽水马桶的耗能就比普通建筑高很多。美国著名作家吉姆克兰曾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它(抽水马桶)的耗电量堪比一座城市。每次使用抽水马桶,都得把水抽吸至天上。”
另一方面,摩天大楼还会加剧城市升温。有人评估过帝国大厦的表面积大概是其所在街区的面积的40倍,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白天会吸收大量的阳光,吸收的阳光越多气温升高的就越快,极易形成热岛效应。有专家曾做过测试:帝国大厦表面反射的温度,比自然气温超过将近10摄氏度。而大面积玻璃幕墙在内部高温烘烤下,也会向外爆炸,形成玻璃碎片横飞的“玻璃雨”,对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摩天大楼还损害了人们平等获取光线和空气的权利。当高层建筑从人行道上笔直升起时,它们会在街对面投下长长的阴影,阻止健康的阳光照射到下面较矮的建筑物。政治理论家斯特凡赫希谴责这些建筑物是「覆盖天空的绷带,扼杀了人们的呼吸」。
另外,超高层是维护费用也相当高昂,米的上海金茂大厦每天的管理维护费就达万元。金茂大厦的每平方米造价大体上要元人民币,每天的正常运行费用约需上百万元人民币。擦玻璃也成了管理这些庞然大物的一大开销,金茂大厦的幕墙有0.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就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巨大维护费用来说,已经失去了早期建造这一类建筑是为了节约用地的意义。
版画(HowardCook的版画作品描绘了出现在城市上空的摩天大楼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
在21世纪的今天,摩天大楼依然问题频发。年5月18日到20日,高米的深圳赛格大楼连续三天发生摇晃。事后,专业人士认定大楼的主体结构是安全的,摇晃原因主要是楼顶桅杆产生了涡激共振,进而引起大厦主体结构有感振动。
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这一点勿庸置疑。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15米/秒。若高达-米,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摩天大楼会产生晃动。纽约世贸中心在刮风季节通常摇晃偏离中心0.15-0.3米,在强飓风作用下位移可达0.9米。强大风力下的隐患更无需多说,电梯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纽约世贸中心有部电梯,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6英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自第一座摩天大楼出现以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摩天大楼们还像曾经的人们所憧憬的那样,标志着人类的未来吗?
人塑造建筑,
建筑也塑造人
建筑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居住问题,如何将我们的高密度城市,设计得更人性和有效率,一直是建筑师们的重要课题。
年,在考虑整修被炸弹摧毁的英国下议院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道,人塑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
城市是建筑单体和大型道路建设的集合,由于缺乏对人性化尺度的理解,我们的城市沦落为以大尺度的建筑服务于小尺度的人而进行建设的局面。简雅各布斯在她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这种城市规划思想所产生的独立建筑单体将会使城市空间和都市生活走向消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普鲁伊特伊格厄住宅区(Pruitt-Igoehous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