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那么多门课程,为何都全英授课

导语:西安交大的校长曾经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用三个“气”来描绘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风骨。第一个气来源于诸葛亮《勉侄书》中的志当存高远的志气,意思是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第二个气来源于文天祥《正气歌》中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一个人即使在危难关头,也应当有铮铮铁骨的骨气。第三个气可以用一句名言解释:自信源于底气,傲气需要实力。即——底气。

这三个气连在一起是希望一个人应当首先具有远大的志气与理想,为实现理想不服输,敢拼搏的勇气,不怕事的骨气,从而获得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底气,才能在工作生活中绽放自己的光彩。与西安交大的校风相比,清华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原因无他:清华竟然用英语教学的课程多达门,占全部开设课程数量的14%。

清华大学那么多门课程,为何都“全英”授课,会不会过度重视外语

出现此消息是因为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拍摄的老师正在讲解的某个知识点的PPT,从学生的语气当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里认为享受纯英文教学的课堂是很难得的,这种机会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拥有的,对该教学模式持赞扬的态度。

但是有些网友对此不买单,认为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传扬中国文化,被世界了解中国的有利“武器,”学生不应该更加深入的学习汉语知识,多用汉语讲解知识,让汉语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知道么?

有位大学中教授说过:我国小学生现在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习英语上面,其他的文化课学习几乎都没有英语花的时间多。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英语真的还应该花费如此多的时间么?

对于英语的学习地位,有的网友认为应该从三大主课当中拿掉,有的网友认为应该降低分值;有的网友认为英语以后就不用学习了。

其实,综合分析来看,英语短时间内不会在考试中被取消的,毕竟英语作为三门主课之一,占据分值比例很大,即使以后不考试,也要徐徐图之,有一个衔接过程。其次,国外大多数国家还是讲英语的多,我们要和国际上各个国家打交道,促进交流必不可少的语言就是英语。

其实仔细想一下清华为什么要在如此多的课程当中选用全英文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每年来清华留学的国外留学生有很多,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有的是母语为英语的英国、美国;有的母语不是英语的日本、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面对不同国家留学生,教授他们知识最通用的语言就是英语,这样不仅体现出清华多元化教学的一面,更能彰显学校的人才队伍、教学实力。

其次,清华的师资队伍中有很多都是外国人,他们可能在某一学术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或者造诣,聘请他们为特聘教授或者讲师,传输先进理念、优秀的观点给学生也是需要外国语言来实现。

由于汉语是公认的世界比较难学的语言,短时间内聘请的外国老师也不能熟练的运用汉语讲授知识,这时候英语就是很好的教学语言,大多数国内学子都可以接受并且理解。

最后,有的人认为清华开设如此多的全英文课堂有点过度推崇英语的实际上是有些偏见。就清华大学近三年在国内高校排名中来讲,从未掉出过前三名,不管是综合实力还是教学能力、人文情怀、科研实力等都是数一数二的。

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听懂英语,讲好英语,与老师无障碍的用英文沟通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强的体现,一个人学好母语的前提下多掌握几门外语,不也是自身实力强大。优秀的象征么?

不论怎样,能够强大自身,变得越来越优秀是一件好的事情。自身变好的同时我们也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热爱的领域做出一番贡献,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们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迎接美好的明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3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