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级护卫舰差点被意大利炮耽误
在20世纪50年代初,意大利开始改装老旧舰艇,第一批国产新舰陆续在50年代中期服役,包括4艘信天翁级轻型护卫舰、4艘半人马座级护卫舰及2艘顽强级驱逐舰,其中第一型是信天翁级轻型护卫舰。
一
第二次大战中,意大利海军可圈可点,残余舰艇战后被当作战争赔款。年4月,意大利加入北约,意大利在北约框架下承担地中海的反潜与护航任务,亚得里亚海成为美苏对峙最前线。
新的形势,促进了意大利海军的重建步伐。重建早期,意大利依据MDAP”计划(共同防御援助计划),获得美国援助的2艘本森级驱逐舰和3艘护航驱逐舰(DE)。第一批国产新舰陆续在50年代中期服役,带着意大利特有的设计感。
年代早期,意大利安萨尔多造船厂设计了信天翁级。首舰于年7月27日开工,年7月18日下水。前3艘在年服役,最后1艘在年服役。舰长76.3米,舰宽9.6米,吃水2.8米,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编制人。
舰艇主要武备为火炮,包括前后各一座奥托SMP3型76毫米速射炮,1座博福斯双联装40炮。反潜武备包括:2座刺猬弹发射炮,位于舰桥前;4座深弹发射炮,位于后甲板;1座深水炸弹投放架。主要电子设备是MLN-1A空中/水面搜索雷达、QCU-2高频声纳。
舰艇采用全柴动力,主机为4台菲亚特M柴油发动机,在齿轮箱配合下驱动2台螺旋桨。4台主机合计马力,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海里。
二
同级舰4艘,分别是信天翁号、翠鸟号、苍鹭号、天鹰号。意大利海军习惯以人名命名军舰,用鸟类命名舰艇大概代表了这型舰的地位。
总体看来,信天翁级主要使命是反潜作战。从基本性能看,火力充足,但航速不够。与同时代加拿大、英国新建的蒸汽动力反潜舰相比,信天翁级不仅排水量小,柴油机导致航速低了4-6节,不利于机动占位,创造对潜打击机会。反而是续航力惊人,在地中海用处不大。
在后续升级中,信天翁级武备进行了大换血。首先是意大利放弃了自造但故障率高的76炮,换装为成熟可靠的单管博福斯40炮,敞开式炮塔。日趋过时的反潜迫击炮被拆除,加装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与刺猬弹形成2层反潜网。
虽然综合性能一般,但胜在中庸又可靠,该方案后来被北约多国选中。除了意大利海军,荷兰皇家海军和丹麦皇家海军分别订购1艘和4艘。
三
同时期,与驱逐舰领域受美国风格的影响不同,信天翁级设计不同于以往舰艇,采用了开创性的烟囱与桅杆合一、中桥楼设计。烟囱与桅杆融合,可以节约宝贵的甲板面积,用来布置武备与电子设备。后来,在60年代广泛流行,美苏也大量运用。
桥楼设计在防浪舷墙基础上,直接封闭舰艇侧面,改善航行性能。这种设计,在当时属于开创式。同期,英国由改造战时驱逐舰而来的15型护卫舰也采用了中桥楼,改造时间是年至年,时间上在意大利之后。
信天翁以后,中桥楼成为后续意大利护卫舰的标准设计。由于后世电子设备的增多,桥楼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更多的内部空间,长桥楼成为中小型舰艇的重要船型,也影响了第三代舰艇总体设计。
这级舰除了装备意大利海军外,还装备丹麦海军4艘,分别是:HDMSBellona(F-),HDMSDiana(F-),HDMSFlora(F-),HDMSTriton(F-);荷兰海军1艘,即HNLMSLynx(F-)。
较为难得的是,前3艘信天翁级一直服役到年,直到被天后座级巡逻舰替代,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