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持一党优势55岁的新加坡是否已
胡毓堃
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者
前言:年7月10日,新加坡举行全国大选,此次选举普遍被视为对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检验。最终,人民行动党赢得93个竞选议席中的83席,继续执政,但得票率创下历史第三低,在多个传统堡垒选区陷入胶着、优势缩水;最大反对党工人党创造历史新高,赢得10个议席和2个集选区,被视为本次选举的真正赢家,党秘书长毕丹星也成为第一位正式指定的新加坡国会反对党领袖。
年7月27日,新一届新加坡内阁分别总统府和国会大厦在正式宣誓就职。李显龙在讲话中承诺,新一届政府将顺应多元化这个不可抵挡的趋势,让政治体制发展和演化,以回应选民诉求。
新加坡最大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编辑沃伦费尔南德斯评论本届大选:“最终,多数选民似乎想要二者兼得——人民行动党掌权,但国会仍有一个强大的反对党予以制衡。”
一、“分水岭”的前奏:疫情之下,并无新事
新加坡大选并无固定周期,每4-5年举行新一届国会大选,日期由政府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今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新加坡也未能幸免:虽然早期凭借“病毒探测-接触追踪”的预防机制,成为世界瞩目的典范,但因对外籍劳工宿舍聚集性感染的处理相对滞后,导致疫情爆发,截至大选当日感染病例累计超过例、死亡26例,对这个人口密度世界第三高的国家形成了巨大压力。受疫情影响,大选日期悬而不决,最终确定于年7月10日举行。
疫情冲击,新加坡也遭遇了独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境: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暴跌41.2%;据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预计,今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4%-7%,甚于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低谷(GDP缩水2.2%);隔离政策下企业运营艰难,新加坡财政部长也坦全年失业人数可能超过10万,比非典之下年人失业的情形更糟。数十年来,繁荣经济、个人发展和民生保障是人民行动党稳定执政的基础,但疫情之下经济衰退和就业问题对其延续执政的挑战也不可避免。
年第2季度-年第2季度新加坡GDP环比和同比增幅变化来源:FOCUSECONOMICS
新加坡万总人口超过万为移民,其中外籍劳工占据了相当比例来源:TheGuardian
事实上,早在疫情爆发之前,社会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以及公众对于就业保障、老龄化社会和医疗服务的担忧已在逐渐冲击现状。年(新加坡独立之年)后出生年轻一代选民数量逐渐增多,并于年大选时首次超过了独立前出生的选民人数(比例为51:49)。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艰辛和经济腾飞的奇迹,自幼对于高度发达社会的应有之义习以为常,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但是,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新加坡经济发展不可能永远处于快车道。经济发展随之引发的社会变迁,尤其是社会观念的转变,导致低出生率和移民等新问题不可避免。即使坚持精英政治和技术官僚主义,力求汇聚各界精英,人民行动党也无法对民众关切的问题面面俱到;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对新加坡社会的影响持久深远,青年一代对打破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走向多元政治的期待日益增长。
深刻的社会经济变迁随之在政治层面凸显,冲击一党优势的政治版图。自年第一位反对党议员惹耶勒南通过补选进入国会以来,以工人党为代表的反对党逐渐在新加坡国会立足。年“分水岭大选”,工人党不仅创下6人当选的最高记录,更是赢得阿裕尼集选区5个议席,打破了执政党对集选区的垄断;而人民行动党的全国得票率创下历史新低(60.14%),还折损了时任外交部长杨荣文等资深政府要员。
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和新加坡独立50周年两大事件为人民行动党在当年大选中加分,得票率和胜选议席均有止跌回升之势,但阿裕尼集选区再次被工人党以微弱优势赢得,可见反对党业已赢得新加坡东部腹地的稳定多数支持。
除了选民的多元化偏好和反对党壮大等外部挑战,总理李显龙的家族矛盾则对个人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产生了直接冲击。年,李显龙就父亲李光耀的欧思礼路故居处置问题,与胞妹李玮玲和胞弟李显扬爆发了激烈矛盾。年初,新加坡总检察署针对李显扬妻子林学芬为李光耀准备遗嘱一事,向新加坡律师公会提出投诉,但李玮玲再次与李显扬站在一起,指责李显龙。“第一家族”旷日持久的纷争,自然波及李光耀创建的人民行动党。
大选在即,李家三兄妹之争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在新加坡社会投下更大的震撼弹:大选开始前两周的6月24日,李显扬宣布加入成立仅一年的新加坡前进党。他公开宣称,“人民行动党已经迷失方向,现在的政府和李光耀时代截然不同”。巧合的是,”第一家族“成员加入前进党,与该党的创立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进党正是由原人民行动党资深议员、差点荣登总统大位的陈清木,集合原人民行动党的一批资深干部于年3月共同组建,旨在“确保人民行动党政府的问责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