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集141艺术哲学01
艺术哲学专题课,源自闲者知无涯老师在咪咕阅读的音频课。音频、文字基础稿由群主整理提供。
时代,艺术道路我在讲“艺术史”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艺术对我们是否重要?这个问题。
我们赞美艺术,因为我们觉得——艺术,它是个高级货!我们重视艺术,并且,我们对艺术和艺术家致以敬意……其实,我们不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他们和对他们致以敬意?除非,我们能找到我们赞美他的依据——指出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这是一个理性的考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有钱人也致以重视和敬意……这就非常简单并且符合人性——他有理由!我们对艺术致以敬意和重视,我们找不到理由……我们必须找到那赞美的依据。
我们是大俗人!啊,至少我是——关心吃喝拉撒;关心自己和同类比一比,看我生活好不好;看谁过得更富足啊;看谁过得更流油啊……王朔说过——什么叫成功?挣到钱又让人知道了,就叫“成功”!
但艺术呢?艺术的道路是非常痛苦的!往往是——既不挣钱也没人知道。我在讲“艺术史”的时候儿经常感慨——这个“艺术史”啊,就是一部人类的“悲剧史”!哎,比哲学是好点儿,哲学家更悲剧。只有极少数艺术家是富足的,声名显赫地过完了他们的一生。大部分的艺术家,你听到的,对吧……嗯,基本上是穷困潦倒!穷死、病死、神经病死的艺术家比比皆是……古典主义时代的大师尤其之多。现代艺术的大师学聪明了,所以这种事儿就相对少见一些,但也很多。
在康德时代,康德就指出了人类思想的构成是两部分——有理性部分;有非理性部分。无论是“理性”的这一部分,还是“非理性”的这部分,人类都希望能掌握自然,并且掌握自我!对吧……理性的掌握自然;非理性的就是掌握自我。人类不甘心于自己短暂的存在……最长多少?一百年!短的,二、三十年……三、四十年。人类要在最小的地方也留下自己的痕迹,他们要把自己的物质存在和情感存在都固定于历史之中。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诉诸于理性主义的科学之路;一条,诉诸于感性主义的艺术之路。呐,科学之路,我们就可以把物质存在固定于历史之中,象金字塔一样……啊,长城。情感如何固定于历史之中?科学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自然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啊,有公式嘛!
但是,科学主义在人类面对自己情感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乏力——你今天因为情感的痛苦,跟五千年前的人情感痛苦是一样的!没有解决方案。人类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就是科学主义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感在历史里留下痕迹——没有这个方案。但是,人类又希望……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观念、情感固定于历史之中!于是,他们就诉诸于艺术,而非诉诸于立理智。
正如我“艺术哲学”这课开始所讲的,艺术家是短暂的,但艺术品是永恒的——因为,人类有相同的感官器官啊……这些相同的器官是否能在同样的心灵里留下同样的痕迹呢?艺术家们相信——能!即使隔了数百年,当你同样用眼睛去观察的时候,艺术家认为——你仍然能看到他想表达的观念和情感!
艺术家利用的就是人类相同的感官——他跨越了时间去传达情感,去传达观念,这是艺术的一个特点……叫作——高级又通俗。我最早用“庸俗”这个词,就是——高级又庸俗,但是,受……受到,受到……同学们强烈地谴责啊!其实,我这个“庸俗”是个平词儿,它没有贬义,指“中庸”而已,就……改成“通俗”就更加,更加妥当,对吧?就,艺术家利用的就是一个通俗的方式,表达高级的情感——相同的器官跨越时间,传达情感、传达观念。
总之,艺术家就是用了这么个高级形式,把通俗的观念情感传达给大众。基于这一点,他就象有钱人一样,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意,因为他们记录的是历史!而且记录的不是历史的事件,而是那个时代的情感、观念、风俗以及内心思想的挣扎。
艺术品记录了它所产生的时代……它所产生那个时代的精神、观念、风俗……等等,这其实是个结果!记录是个结果。但是,我们往往认为这是“艺术之因”——因为要记录那个时代,所以被创作。反了!对吧……说——我们为了记录那个时代,所以创作这些东西,保留那个时代的情感、观念、风俗……不是!反了!是因为有了那个时代,所以,那个时代的观念和情感才被记录。
艺术品产生的风格,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精神和风俗,这就好象——北方不可能长出南方的植物来。气候和地理环境作了自然的淘汰——只有适应这样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植物才能生存,反之则被淘汰……艺术也是一样。现代艺术有一个巨大的转型,就是——它的中心从巴黎转向纽约。如果没有这一次地理的迁徙,很多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不可能出现,对吧……那个马桶,在那儿就是个艺术?它不可能出现!这是地理和风俗决定的。
法国、意大利这种历史悠久的国家,他们是以传统立国的!凡是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是以传统立国的……我们也是,日本也是。以传统立国的国家,他在文化上讲什么?讲“相续”……要“相续”。
美国,是以“独立宣言”立国的,这叫“以观念立国”。“以观念立国”的国家在文化上讲什么?讲创新。这就是我们的区别……就是说——为什么从巴黎转向纽约,就是古典艺术转向了现代艺术?一个文化的土壤是相续;一个文化的土壤是创新——来自于他们立国的理念。
所以,当代艺术就更讲理念与创新。这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几个时期背后的政治因素……概念太大!我们就不讲了……
一个民族的特质,一个时代的精神……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地理与环境和气候,对于艺术来说,民族特质和时代精神就相当于自然界的气候!它在自动地选择和淘汰,我们因此也可以泛泛称之为“艺术气候”。
可能在同一个时代里,具有才华的画家有很多,但是因为这样的“艺术气候”,只有适合它的艺术家才被选择,才能成长。而其他有才华的画家,因为“气候”的原因就被排斥了,就不被认可……懂什么意思吗?这个时代的“艺术气候”就这样!
比如说,象冷军,你画的超写实主义,你拿到印象派的时代里,对不起!你就不被认可!“艺术气候”选择了艺术家……有才华的艺术家是很多的,但不是都能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世界不同民族,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形式不同的原因,对吧?比如说中国,她的“艺术气候”就得是国画儿!日本,就是浮世绘。
在不同的时代里,同一个画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也是受“艺术气候”影响的!我们拿中国国画儿人物来举例,从南北朝到初唐,两百年,出现了四个风格——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周家样。四家样,各有不同。
民族的特质、时代的精神就决定了艺术家的风格。这个话看着很大,其实它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为什么民族的特质和时代精神就能决定艺术家风格?一句话——因为艺术家是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他和那个时代里每一个人都一样,他是个人——他,吃喝拉撒;他,也要付房租;他,也为同样的情感痛苦和焦虑;他,也要出门挣钱吃饭;他为一样的观念感到欣喜若狂……他并不比同一个时代的人更脱俗!当然,他也并不比一个时代的人更俗,他只是那个时代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的。
要说艺术家特别,那可能仅仅是他们更敏感而已。这种“敏感”,我们称之为“艺术家的特质”,或者“艺术家的天赋”。艺术家的天赋超强,就是——外部的事物情感与观念,给他的冲击力特别大……就,同样的事情,我们感受不了,但是对艺术家来说,他就感受到冲击力特别大!
我讲过“艺术的三个要点”,叫作——秩序、特征和自由意志。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就是因为他善于把握事物的秩序和主要特征。别人也许只看到了事情的部分,但是,他却看到了全体,他还抓住了精神!如果悲伤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他就能从所有的事物里都看到悲伤;如果欢乐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他就能从所有的事物里都看到欢乐!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说看清朝的瓷器,说……康、雍、乾三朝,你光看他那个青花的画法,你就知道他们的区别……这个龙有力量、没有力量……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反映出来就是什么样子。因为艺术家,他更敏感地把握到了这一切!
当他把握到这些特征的时候,艺术家会放大这些特征、会夸张这些特征,并且围绕这个特征重构和主导了整个事物的秩序——它不是我们看到的常规秩序……我们正常人看到秩序、特征、自由意志,而艺术家先看到了特征,然后他重构了事物的秩序。这就是最后一点……三点……自由意志!这就是艺术家自由精神的体现。
而这“自由精神”里又包含了艺术家另外两个特质,就是——夸张和幻想能力。所以,艺术家会扩大这个特征,就是……他们抓到的那个特征,他们会把它推到极致。特征印在了艺术家的心里,艺术家又把他心里的特征反映到他的作品里,乃至他所会描绘的事物里……会把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观念,以更加鲜明、更加极端、更加突出地反映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民族的特质,一个时代的观念……包括它的情感和风俗的总和,决定了不同的艺术道路,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孕育了不同的艺术家。
年纽约筹办了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准备让艺术界最具有才华的创意得到展示,给死气沉沉的美国艺术界提供一些活力和新鲜血液。法国画家杜尚在展出一周前,他才迟迟寄来自己的参展作品:在第五大街一家器皿店里买来的一件陶瓷小便池,底部落款是一行字——R·莫特先生。
这个作品被题名“喷泉”,成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引发了艺术界的大讨论,进而就是艺术标准、艺术观念和整个学科体系的大震动。小便池最终没有被展出,但是却抢了展览的风头,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艺术家可以展出他选择的任何东西,只是让艺术家而不是别人来制定什么是艺术。这就把艺术界一直遮掩并难以说清的问题又尖锐地提了出来:艺术品是什么?谁来定义艺术品?
杜尚——《喷泉》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