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的中性名有何意义只是中国足球又一次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39.net/pf/a_6213643.html
没成绩的中国足球又开始改革了,然而,这些所谓的改革举措,都有另一个更通俗的评价——折腾。球员限薪和俱乐部改中性名,又成了这个冬天最新的改革举措。根据这个要求,俱乐部的名称应当为“地域名+俱乐部名”;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相似、相近的发音或汉字;不得含有商品或服务类别名称、组织形式名称。在中国足协要求的时限内,俱乐部需完成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变更名称后,俱乐部的原名称和原简称将不得再被使用。若违反,将不得参加中国足协主办的各类赛事,若未被认定为中性名称的俱乐部,或取消职业联赛的准入资格。中国足球职业化了27年,实际上还没解决一个职业体育产权归属的问题。在该放权给俱乐部或者中超联盟的时候,却以中国特色的股权模式或者管理要求以抗拒之;轮到俱乐部希望通过中国特色创造赚钱机会的时候,反而又强调国外俱乐部中性名称的先进性。美其名曰:换投资人不换名称,俱乐部有传承。在中国投资足球,本来就没形成以体育本身养体育的正循环,都要母公司输血。这样的改名,是典型的损害所有投资人利益的做法。在俱乐部不能造血自生之前就着急改中性名,多少有些操之过急。或许等中超联盟真正成立后,由俱乐部自行投票决定更为合理。即便是必须改名,若允许各家俱乐部保留目前名称,但再改名则必须中性化,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做法也会明智得多。即便是强行要求改名字,也要仔细思量,一刀切改为“某某FC”“某某人”,基本等同于没取名,甚至还完全失去了球队的特色。欧洲俱乐部大多数直接以球队所在城市命名。在英格兰,“联”和“城”是一大特色;在意大利,则习惯用“英文缩写+城市名”;西班牙不少球队带有“皇家”二字,或是“城市名+竞技”;在德国,通常是“地名+俱乐部成立年份”的形式;在法国,纯城市名更为常见。对中国球队来说,改名方向其实可以借鉴J联赛,清水心跳、磐田喜悦、大阪樱花、仙台七夕和甲府风林等富有诗意的名字诞生不仅凝聚着市民情怀,又和球队紧闭联系在了一起。其实在中国足坛也有优秀的例子,比如南通支云,支云塔是南通的象征,把“支云”融入到球队名字中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文化内涵;而苏州东吴这支江苏球队的名字,同样很有历史底蕴;梅州客家和新疆天山雪豹也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俱乐部的球迷组织,名字都很好听。无论是国安的“御林军”、申花的“蓝魔”、鲁能的“橙浪”,都远比俱乐部本身的名字更容易让球迷有归属感,更容易发展相应的文化和品牌。当然,在联赛还不能自身造血时,就强行把带有哺乳意义的宣传通道切断,中性名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足球投资人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参与进来的投资人终极目标,依旧是希望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而不会从体育产业长久发展的角度,来投入这个项目。不放权,不给真正的行业协会自主管理机会,无法提高参与职业联赛俱乐部的收入,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其实还是老一套思维。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其他的改变都是修枝剪叶。中国体育的职业化,也依旧是空有其名的伪职业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