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厉害的商人,控制新加坡印尼马来
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经济网络,也诞生了一些商帮,有“五大商帮”、“十大商帮”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商帮就是徽商和晋商,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浙商和闽商又相继崛起。
浙商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的中坚力量之一,在晚清民国时期,有很多的工厂是浙商创办的,而以闽南商人为代表的闽商则活跃于东南亚等地,甚至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闽南人控制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为什么闽商倾向于向海外发展呢?这涉及到中国移民史的相关内容。
“三藩之乱”结束以后,大清帝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生全国性的战争了,承平日久,再加上美洲高产的引进,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到了道光年间,中国的人口已经有4.3亿了。
为了解决人口过快增长对耕地面积形成的压力,清朝皇帝采取了鼓励移民、垦荒的政策,到了道光年间,全国可供开垦的大面积的空旷土地已经没有了,其实早在多年前,康熙皇帝人口的过快增长对耕地面积形成的压力就深表担忧,他说:“今人民蕃庶,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清朝中后期,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量的人口迁徙到南洋谋生,被称为“下南洋”,有的人甚至远涉重洋,迁徙到了澳大利亚、美洲等地。
中国的福建省向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地形复杂多变,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占去了全省土地面积的90%之多,持续的人口压力,迫使闽南人向海外迁徙,而闽南人向海外迁徙的主要目的地就是东南亚,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形成了众多的闽南人社区。
由于福建省的山地、丘陵比较多,再加上闽南人所居住的区域靠近大海,所以闽南人自古以来就有从事海外贸易的传统,早在唐朝的时候,福建的泉州、福州即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两大海港,其中的泉州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明清时期,有不少的闽南籍商人在日本、琉球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朝贡使团中充当翻译的角色,朱元璋时期,有“闽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的历史事件,他们为中华朝贡体系的维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闽南人移民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以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很快就致富了,他们善于发现当地人没有发现的商机,成为了这些国家最富有的族群,一些富可敌国的闽南籍商人,甚至一度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今天的新加坡,排名前十的富豪,有9名富豪是闽南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十大富豪中,有7名是闽南人;菲律宾的十大富豪,也有7名是闽南人。
当然,闽南人在海外经商致富以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辛亥革命时期,有大量的闽商为革命党人提供资金援助,他们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很多旅居海外的闽南籍商人毁家纾难,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这些闽南籍商人以陈嘉庚为代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