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个小山丘到统一意大利,一篇文章读懂罗

西方有句话叫: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次我们来谈谈“伟大的罗马”。罗马的影响有多大?就说现在的世界。美国经常被人称作“新罗马帝国”;俄罗斯曾经号称自己是第三罗马;在黑暗的中世纪,即便西罗马帝国灭亡了,那些曾经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也要搞出“神圣罗马帝国”。就连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国徽上,都有罗马帝国的痕迹。罗马帝国崇尚老鹰,从此鹰就成了罗马继承人的标志。罗马鹰旗美国国徽上就有老鹰的图案。美国国徽俄罗斯自不必说,它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俄罗斯国徽就连德国和奥地利的国徽上,也有曾经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子。德国国徽奥地利国徽罗马帝国就像《海贼王》中的海贼王一样,生前荣耀,死后传奇,无数人希望能达到它那样的高度。正如那句俗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曾经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七个小土丘。居住在这里的人,论智力不如希腊人;论科技发展水平,不如邻居伊特鲁里亚人,经济发展水平,更不如地中海霸主迦太基人。可是它却一点点发展起来,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今天文章要解答的问题。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简单归结起来,有以下4个原因:原因一:保持社会开放,积极吸纳外邦人传说罗马的开国君主叫罗慕路斯,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狼孩。当他率领一群弟兄建立罗马城后,发现怎么身边全是单身汉啊?得想办法解决弟兄们的婚姻问题。没女人,那就出去抢临近部落的女人。双方甚至还为此发生战争,所幸被抢的女人不愿意自己的丈夫和娘家人对立,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临近部落还加入了罗马人的队伍,最终融合到罗马社会中。古典绘画:劫掠萨宾妇女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是发生在罗马王政时代的故事,第五代国王塔克文。第五任国王:塔克文塔克文不是罗马人,他是罗马当时的敌人伊特鲁里亚人,特殊的是,他是伊特鲁里亚人与外邦人的混血。当时的伊特鲁里亚社会非常封闭,如果有外族血统想混进他们的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做生意可以,想要取得公民权,一辈子都不可能。塔克文看自己这样下去,根本没有出头日,决定带着辛辛苦苦打拼而来的财富,到新兴城邦罗马看看机会。一看,机会就这样来了。当时的罗马规定:只要你愿意在罗马定居,就可以拥有公民权。甚至不是罗马人,也可以当罗马的官员,最高可以当到国王。其实当时的罗马国王,更准确来说像是终身制总统。塔克文一看有机会,决定用自己的财力和能力当国王。后世凯撒时代的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记录:“根据传下来的说法,塔克文为了当选罗马国王,在全罗马进行了巡回演讲,说服市民们把票投给自己。”最终塔克文以绝对优势当上了罗马国王。塔克文给罗马带来了很多伊特鲁里亚特色的东西。比如拉丁字母,就是罗马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学来的,伊特鲁里亚人则是从希腊人那里学来的。拉丁字母罗马基础设施的支柱,比如水道桥和铺砌路,都是源自伊特鲁里亚。罗马的威权象征,比如罗马长袍、束棒、凯旋式。在军事上,就连罗马军队的相互增:重标枪和方盾,都是伊特鲁里亚设计的改良款。后来随着罗马的强大,伊特鲁里亚人也逐渐融入到罗马社会。更别提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了。所以当希腊人普鲁塔克对比为什么希腊会衰落,为什么罗马会崛起时,他说自己的母国希腊太排外,一律以血统论。如果一个人没有希腊血统,根本无法得到希腊人承认,即便是亚里士多德也不行。没错,亚里士多德终身都没办法取得希腊公民权,就因为他不是希腊人。罗马人在这方面就放得开。这样做可以吸引很多人才。感觉罗马的做法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尽力从全世界其他国家吸血人才。原因二:元老院是压舱石罗马王政时期持续了两百多年,之后被共和制取代。为了防止像最后一代国王“傲慢者塔克文”的出现,罗马规定:原来国王的职能由执政官代替,而且每任执政官只能执政一年,想要接着干,就要接着竞选。这样虽然可以防止独裁的出现,但是共和国的稳定性不可持续,怎么办?此时元老院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罗马刚建立时,元老院成员有位,到了第五任国王塔克文在位时,增加到位,这新增加的席位大多是为像塔克文这样的外邦贵族设立的。到了共和国初期,席位增加到位。刚开始,只有贵族才能加入元老院,但是随着平民和贵族斗争的发展,特别是公元前年,平民终于可以竞选执政官。而担任过执政官后,就自动进入元老院。元老院的构成就发生变化,富裕平民和贵族逐渐合流。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元老院还是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罗马元老院的职能是一步步扩大的。从国王的咨询机构,到后来拥有立法权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甚至罗马执政官都是由元老院推举。在财政和外交方面更不必说。罗马元老院成员一般是终身制的,因为里面有很多社会上层以及担任过实际职务的人担任,所以他们可以从长远角度制定一贯政策,避免因执政官一直换带来的麻烦。原因三:古代版基建狂魔现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称号,叫“基建狂魔”,就是痴迷于基础设施建设到了魔怔的程度,重大工程遍地开花。尤其是道路桥梁,简直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翻开罗马的历史,他的早期也是一部古代版基建狂魔的典型例子。随着罗马的势力越来越大,怎样沟通殖民地以及盟邦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就开始了有计划的道路建设。罗马一开始是一个内陆城邦,后来占领了一个港口,附近临海,可以晒盐,为了加强联系,就建设一条盐路,专门运输盐。公元前4世纪,随着共和国面积扩大,道路建设状况随之一变,新建的道路不再用做纯粹的经济用途,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行政的综合考虑结果。公元前年,阿皮亚大道建设,这条路从罗马出发,通往刚刚纳入罗马势力范围的加普亚,最终达到意大利最南端,成为罗马的主干道。接着罗马人又修建了弗拉米尼亚大道、卡萨兰大道、罗马古道的给你的呢个,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连接罗马和各地战略要冲的道路网也不断延伸。由此产生了一句熟语: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人修路,不仅是要有路,而且要尽可能把路修得直直的,同时拓宽路面,架设桥梁、开挖隧道、改善排水,让它变成坦途。罗马人开完善了道路和上下水道,让首都罗马成为一个宜居城市。以至于当时的希腊旅行家说过一句话:希腊人热衷于建神殿,罗马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