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启华微观世界的探索者澎湃在线

脸上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856662.html
                            

原创祝传海科学中国人

纵观古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往往可以看作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不同历史阶段也是以材料和工具作为标志,譬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对材料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决定着文明的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所以人类从未中断过对更好的材料和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工具的追求。

20世纪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新材料的制造和科技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并变革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新世纪的发端,人类共同见证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可穿戴性器件、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和技术以及量子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处处可见半导体材料及技术的身影。在亚-10纳米的后摩尔时代,国家亟待解决“卡脖子”技术,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必将持续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轮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冲击将远远超越20世纪的电子革命。

“在凝聚态物理中有一条基本准则,那就是原子堆垛的方式(或者说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当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微观世界时,常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材料在块材时不发光,如作为润滑剂为人所熟知的二硫化钼,但当我们解理出其单原子层时,它却能发出红光。有些熟知的半导体材料,将其制成纳米尺寸时,比如大家常听说的胶体量子点,它可以发出波长更短的光,其发光波长随着量子点尺寸变小而蓝移。这些都是量子效应在光学性质方面的宏观体现。”采访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熊启华生动而平实地解释道。

熊启华

多年以来,熊启华一直致力于凝聚态材料光谱学以及低维纳米材料基于光子-声子-电子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和量子调控方面的研究。为了探求物理科学的真谛,在他风华正茂的青春里,奋斗拼搏就成为一抹最亮丽的色彩。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曾留下他攀登科研高峰的足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见证了他的成长。20余年来,他多年的所学历经实践的考验,打磨出珍珠般的光彩;如今他回归祖国,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将依托这一优质平台,在凝聚态光谱学等领域继续前行,为中国的半导体光学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科研需要有定力,不能跟风

“眼光,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抓住不放;坚持,看对了就要坚持;力量,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遇到困难你要闯下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将以上三点视作物理研究工作成功的要素。而熊启华能够在凝聚态光谱学和光子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离不开这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坚守。“科学研究需要有品位和定力,不能仅仅跟风去做时下热门的东西,而应对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做深入研究和积累。”熊启华坦言道。

本科时期,熊启华就读的武汉大学物理系,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物理院系之一。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都曾在此执教。在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学术氛围熏陶下,熊启华对物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毕业时,熊启华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师从李民乾教授。李教授是核分析技术方面的专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扫描隧道显微术用在DNA及生物大分子的成像及操纵方面的应用研究。熊启华的硕士研究课题是DNA单分子操纵和DNA芯片的成像测量。随着在单分子研究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当时纳米科技各个方向的激动人心的进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