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娘惹,到底是何人,和我国有什
“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明朝历史上有一次远航是古代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海上航行,那便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扬国威、展风貌、传递文化,增强对外贸易,意义重大。队伍所到之处都会受到欢迎,战士出民族以邻为友,重视交往,是礼仪之邦,是和平使者,为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船队不仅着力改善和其它各国的关系,还对外传播民族文化。郑和下西洋与马六甲地区的历史渊源很深,马六甲如今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联邦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变得繁荣。马六甲是一条商业路线的要冲,是很多商人的必经之地,他们很多人愿意选择在这里进行修整再出发。新加坡的“娘惹”,到底是什么人,和我国有什么渊源?
马六甲的国君带着自己的亲信逃亡到新加坡地区并建立该国,因位置的特殊性总有人对其虎视眈眈。当时正值永乐皇帝继位,他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派人出海通知海外的国家,马六甲就在其中。为巩固自己的位置,马六甲国君不得不向明朝寻求帮助。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受皇帝之命帮助马六甲解决矛盾,第二次下西洋带来明朝的诏书,马六甲在这一次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马六甲的国君为郑和船队的威风折服,为他们的规模所震撼,心甘情愿成为明朝的藩属国。郑和之后的西洋之行都会去马六甲,以此帮助马六甲的发展,做它最坚强的后盾。不得不说,马六甲的繁荣发展与明朝的帮助息息相关。东南亚有一个群体的出现和郑和下西洋也有关联,她们被称为“娘惹”,主要分布在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一些海员选择留在当地,称为移民到南洋的华人。这些人定居之后和当地的人结婚,而后生育小孩。男孩出生后被称为峇峇,女孩则被称为娘惹,他们都是华人的后代,和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热播的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中就融入了娘惹文化,讲述新加坡土生华人家庭的故事,反应新加坡的历史变迁。
娘惹是新加坡等地的土生华人,是多年前明朝人的后裔。有关峇峇娘惹们的历史渊源总会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曾有共同的祖先。峇峇娘惹和现在的华人血统自然会有差异,他们是最早的混血儿。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同时了解华人文化和马来文化,他们的文化也有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子。
在明朝之前,元朝风云变幻,很多沿海的华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远渡南洋寻求生计。开始移民规模并不大,后来随着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宽松,形成大规模的移民,娘惹群体逐渐出现。很多人到南洋经商,带动当地的经济,自己也因此发家致富,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历史的沉淀之中,娘惹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虽然他们远居海外,仍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继承。
峇峇娘惹的语言既不是纯正的汉语,也不是马来语,而是一种将闽南语和马来语相互结合形成的方言。这样方言在娘惹群体之内能够沟通使用,与外族群的人无法交流。即使同样是峇峇话,在东南亚不同的地区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这就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之下产生的新文明。当地的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汉语,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讲孝道,建祠堂,尊重中国文化。
即使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但是峇峇娘惹们并没有数典忘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娘惹的饮食文化也是融合当地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两者兼具创造出独特的美食文化,东南亚的口味和中国的口味相结合能做出别具一格的美味。娘惹的长衣也受到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她们的传统婚礼也是中式婚礼,穿着中式礼服,搭配上马来风格的珠宝首饰。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西方的殖民统治,娘惹群体和南洋土著之间的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峇峇娘惹们只被允许群体内部通婚或者与华人通婚,禁止和马来人通婚。峇峇娘惹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已经被归为华人,不再是南洋的土著华人,对于他们已经存在进行不公平的对待。娘惹文化随之而来越来越不受重视,文化的保留道阻且长,这在马来西亚表现得较为明显。
娘惹文化和中华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即使穿越多年的历史,它依然在另一个地方熠熠生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需要我们自己爱护、重视和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郑和下西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