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创业不容易,大厂纷至沓来,留给创业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大厂便开始重仓新加坡。
老巨头腾讯和阿里比字节跳动早成立十几年,但字节跳动借助抖音、TikTok的超强产品能力,已经开始和阿里、腾讯一较高下。三者的首次海外“见面”,就是在新加坡。
年5月,阿里斥资16.8亿新加坡元(约84亿元),收购了新加坡高达50层的安生保险大厦50%的股权,将其作为Lazada的总部。
随后,字节跳动便将其在亚洲地区(除中国)的总部设在新加坡,并规划未来三年在新加坡斥资数十亿美元建立数据中心,用来运营TikTok和飞书。TikTok全球CEO周受资,也常驻于此。
同年,腾讯也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作为腾讯东南亚区域中心。
虽三大巨头在新加坡齐聚,但从市场规模看,在电商领域,只有阿里和腾讯两家打得火热,最直接表现是阿里巴巴与腾讯分别支持的Lazada和Shopee。
年4月12日,阿里巴巴投资10亿美元拿下Lazada51%股份,从此掌握了控股权。两年后,阿里追加20亿美金投资,持股达到83%,就此Lazada完全成为阿里平台,代替速卖通征战东南亚市场。
Shopee母公司Sea在创办第二年,也就是年,便得到了腾讯的投资,目前,腾讯持股18.7%。
当然,腾讯在东南亚市场除了Shopee这一队友,还直接或间接投资了SeaGroup、Gojek、Traveloka、PomeloFashion、Tiki.vn等。
这些年来,腾讯和阿里在新加坡电商市场,二者可谓打得不可开交。
另一边的字节跳动,直到今年6月,才让TikTokShop在新加坡正式上线,目前并未传出其在新加坡电商市场的明显动作。
其实除了字节、腾讯和阿里,其他行业巨头也陆续以多种形式“搬”来新加坡。比如今年2月,SHEIN将公司控制主体变更为新加坡公司,创始人徐仰天也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3月,电器品牌戴森宣布将全球总部迁往新加坡;5月,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敲钟上市。
甚至生物医药公司中国科兴,也计划投资20多亿新加坡元,在新加坡建立科研设施和国际商业总部。
各种因素下,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多行业龙头企业备受青睐的“宝地”。
巨头扎堆,留给中小创业者们的生存空间还会剩多少?中创侨智前面提到新加坡追求多元化、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没有哪个平台可以把一个产品规模拓展到很大,也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充分挖掘这里的市场。
外卖、电商、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服务虽然早已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落地,但中国和新加坡是完全不同的人口结构,市场发展体系都不算达到完善。
比如新加坡的人们习惯用信用卡支付,虽然不少公司提供移动支付App,但都没能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甚至叫网约车,也是刷卡或现金支付。
在外卖行业,骑手骑的是自行车,配送时长难以保证。如果遇到下雨天,几乎叫不到外卖,配送费也比较高昂。
另外,新加坡人力成本非常高,快递配送费也很贵,做不到极致效率。这些是新加坡目前尚可挖掘的现成机会。
相对于ToC市场,ToB类型的创业机会或许更大。因技术人才不足,新加坡企业更愿意直接对外采购服务,这便是机会。
东南亚支付独角兽OVO的企业金融部负责人陈玟佑接受GGV纪源资本采访时也袒露相同看法:“除非做ToB的企业,我才会选择新加坡;ToC的话,去一个国家人口比较大的市场更好。”
不论是ToC还是ToB,新加坡依然有商机,但冒险者也要做好夹缝中求发展的心理准备了。更多新加坡创业移民相关问题欢迎搜索中创侨智咨询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