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资产配置中人民币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许予朋

  “人民币在国际资产配置中的增长空间非常大。”11月2日,在金融街·资管峰会上,《中国银行保险报》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

  近年来,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连年提升。年,我国占全球GDP比重为11.3%;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不过,巴曙松指出,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影响力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占全球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明显低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人民币金融资产份额若想达到与实体经济份额相匹配的位置,需要一个很大的跃升。

  “在这方面,中国金融机构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主场作用,不能假手于人。”巴曙松强调。

  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来看,巴曙松指出,人民币虽然对美元有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总体上相对稳定,体现出大国货币的特点。人民币不仅在亚洲货币中贬值幅度相对较小,在同期货币篮子中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也是相对最小的币种。最近,受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但如果将其放在更长的维度来看,人民币汇率每年波动幅度都在扩大。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在处理金融的“不可能三角”时,选择了保持货币的独立性并进行一定资本管制;与此同时,放开了汇率的灵活性,这使得人民币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可交易性。

  “汇率灵活波动,带来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巴曙松介绍,每当汇率灵活波动时,香港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就变得非常活跃。可见,人民币“走出去”需要大量金融交易来支持,这也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帮助实体经济管理好风险。

  除了帮助企业做好汇率避险管理,巴曙松认为,金融业对外开放为资本管理行业提供了很多增量机会。

  首先,互联互通这一商业模式,为内地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参与直接交易的机会,使它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如果客户需要到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开户才能交易,客户的资金实际上是流走的,而互联互通模式则是一种共赢的服务模式。

  “从股票通到债券通,目前,我们的产品覆盖面越来越广,这也为内地投资者以比较低的成本做国际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巴曙松说。

  其次,中国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资本创新支持。巴曙松指出,早期,中国主要的创新均依赖外部国际资本。现在,如何才能利用好香港、上海、深圳等自己的资本市场,构建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可持续性。目前,香港资管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独特融资需求方面已做了一些创新探索。比如,香港新股集资前三名已经由此前的金融、工业等传统行业变成了资讯科技、消费和医疗保健等行业。这是资本市场主动跟进、提供相应创新金融服务的成果。目前,香港交易所正探索允许五大行业特专科技企业上市,这些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

  最后,巴曙松认为,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金融业也有施展的空间。年中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伴随资本项目的开放,而资产管理行业也应在支持资本项目逐步开放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香港交易所发行新股时,如果内地资管行业也能参与,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巴曙松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