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学者认为,一些汉字单词,是由日本人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美国」的汉语拼音是“měiguó”,「法国」是“fǎguó”,这与日本的「米国」和「仏国」(音译“佛”)叫法不同。汉语和日语是不同的语言,所以汉字读出来不一样也很正常,但可能您很好奇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同样的汉字使用上会有差距,又为什么同样的汉字符号因国家及地区而不同呢?

同样是汉字,在我国对英文「America」的汉字翻译是“美国”,而在日本则是“米国”。日语「America」的单词是「アメリカ」,中文的音译「亜米利加」,其中「メ」音译为“米”,故日语「アメリカ」简称为“米国”。根据日本《东西方语言与汉语文化交流:现代译词的创造与传播》一书中介绍,「米」这个音译字最初也是在我国使用的,之后才传到了日本,但从年开始,我国使用「美」字越来越普遍,最后将「America」定义在“美国”一词。同样,汉字中「France」的音译的“法”字,最初译读是“佛”,但也是在年前后,因“法”字译音开始在我国较多使用最终延续下来,但旧译法在日本仍然存在并使用到现在。

那为什么这些音译在我国后来发生了演变呢?这似乎是因为翻译词的使用中.心发生了转移。

「America」这个译法最早是基于粤语的发音,那时广东作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开.放口岸,许多外来词汇开始产生。在上海话和北方方言中,「米」的发音是“mi”,而北方方言中的mei或上海话中的me发音更接近「America」中的“me”音。现在我们在粤语港片中还可以听到对美国的叫法是“米国”。

而「France」“佛”的辅音在上海话里是“v”,而不是“f”。“法”在上海话中的辅音是“f”。

也就是说,从年左右开始,随着我国的自.由贸易港口从广东地区转移到了上海,汉译的标准和记法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就反映在现在的中日译文差异上。

日语中的汉字是借字,有些是字音相符(音读),有些字音不符(训读),在尝试将外来词音译成汉字时,必须考虑使用哪些音读字符更加对应,因而译成汉字读音比直接音译日语片假名要花费更多时间,而日语片假名就没有这些麻烦。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为北方满清混合的现代语言,而日文中的汉语音读文字大部分源自唐朝古汉语,多为南方语系,读音和日语音读区别不大。

在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我国许多留学生开始去到日本学习。因为与在西方留学相比,日本被认为是地理位置更近、生活成本更低的国家,且由于其使用汉字,学习语言也相对容易。结果,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也原封不动地引进了一些日本的汉字音译,因为都是中文书写了,只需要用现代汉语发音就可以了,非常简单。

因戊戌变法逃往日本的梁启超就写了一本名为《和文汉读法》的书,书中写道,学习日语几天小成,几月大成,所以这个《和文汉读法》当时在留学生中卖得不错。

但汉字译词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并非那么简单。日本人就认为是他们创造了很多汉字单词,比如“热带”一词,在日本《近代汉语及汉语学术术语的形成与传播》一书中就写到,“热带”一词是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的日文汉字。

那他为什么会认为这个词是日本制造的呢?事实上这个词与16和17世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有关。说起传教士,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的是意大利的利玛窦(-),他以用中文出版欧洲知识而闻名,在他和明朝科学家李之藻联手绘制的,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年)内的中文注释中就可以找到“热带”二字。受这幅世界地图的影响,“热带”一词后来在我国确立为词语,并传入日本。但这个词在一段时间逐渐被遗忘,据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误以为是日本人创造而带回来了国内。

其实自古以来,汉语中的外来词,很多都来自其他国家语言的音译,包括日语和欧美语言,各种语言新词汇都进入了汉语体系,但某个单词或语句是由某个借字汉字的国家发明成汉字,并又被引进中华的说法,就真的很让人无语和可笑,日语的片假名是会创造出汉字词汇的想法,可以算是脑洞大开了。

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可笑的说法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