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专题研究报告数字经济时代支付基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杨泽原、丁奇)
1数字人民币e-CNY:数字经济时代的支付基础设施
数字人民币推广大势所趋,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支付基础设施
法定货币数字化是货币发展客观规律,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支付基础设施。目前,手机支付已占主要比重,从使用习惯和管理成本视角看,法定货币现金存在数字化需求。年末,中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8.43万亿元,持续保持增长。据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为66%和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23%和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7%和23%。
另一方面,现金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得法定数字货币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工具。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为数字人民币体系进行定位。目前通用的电子支付均是基于账户体系,数字钱包中的金额不具备法币的无限法偿性,并且当前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对用户隐私信息保护作用相对有限。在货币发展客观规律、支付环境变化与数字技术升级等多重趋势下,法定数字货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支付基础设施。
概念:狭义的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是指纯数字化、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CBDC)是法币的数字化形式,基于国家信用且通常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以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从技术上来说,法定数字货币是提升效率、降低支付成本、加强政府中心化管理的更好方式。
央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有助于强化货币流通监管以及政策执行有效性,未来或可成为补充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姚前在《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影响》所说,数字人民币在发行环节可设置“前瞻条件触发”机制,预设政策导向条件,来实现货币精准投放、实时传导以及提高逆周期调控效率,避免货币“脱实向虚”。央行数字货币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对财政补贴、赈灾资金、养老金发放的时点与流向加以限定,保证专款专用。政府公开信息更加透明,并且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垂直化支付,可以使纳税行为、医保、社保支付更加高效。
世界多国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领先。一方面,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加密货币特别是全球性稳定币发展迅速对金融体系带来挑战,使得各主要经济体均在积极考虑或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根据BIS,截至年末,积极从事CBDC工作的央行占比高达86%,约60%的央行正在进行概念验证或实验,14%的央行正在推进试点工作。
年3月9日,白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