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5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让100
教育部今年发布了新的政策,严抓“普职比”。年起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且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的比例必须要达到5:5。以后中考的学生将会通过“优胜劣汰”的法则,可能会有一半学生被淘汰,只能够去中职学校。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心智发育晚、贪玩,导致初中成绩并不是很好,期待高中发力追赶。一旦实行5:5的普职比,就失去了这个机会。网络一片哀嚎,声称现在中考比高考都要难了。为了“大学梦”,真是愁煞了中国家长。
让我们转动一下视角,先来看一下新加坡的升学考试。
新加坡的升学考试从小学毕业后进行的,后面说到的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普高;理工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小中专,4年读完,2年级的时候可以考试申请大学,固定录取比例15%;技术学院就相当于国内的职业高中或者技校了。
约5%的考生--升入直通车计划
考分前5%的学生进入“直通车计划”(IP计划),可以不经过O水准考试直接升JC(初级学院),如同坐上直升机。
约56%的考生--升入快捷班
快捷课程学制四年,毕业之后学生需要参加O水准考试,凭成绩决定是升入初级学院还是理工学院等,也相当于进入一个快车道。
约38%的考生--升入普通班
而普通课程的学生学制五年,想要上初级学院更难。他们需要通过两次考试,成绩优异者才能念初级学院。绝大多数只通过一次考试,他们只能上技术学院。
我们可以看到,别人是小学毕业会考的,初中就分级了。但是也给了一时落后者机会。最终,新加坡的教育水平一直被全世界广泛认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排名在亚洲一直是最前列。
所以,什么时候教育分级并不重要,关键是制度是否合理,也就是能否提升全民的教育水平,给所有人带来好处;还有就是考虑到部分人前期失误,给予他们奋起直追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考虑上大学招生?通过统计年至年一共43年的数据,总共大学毕业人数是万人(含本科及大专),年全国人口总数14.0亿人,占比8.4%,如果只算本科大约是3.6%。但是要注意,年毕业人数是万,比年毕业人数94.98万人,提升了8倍。
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招生比例超过50%,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考上、、双一流大学的人数,称得上精英的考生,只有当期毕业生的3%。
而国内的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进入快速下滑区域。如果大学招生人数不变,届时入学比例会越来越高。而现在各地月薪元招不到农民工,但是可以招到大学生,显然与我们国家大学教育的预期不符。
所以,当下情况不改革是不行了,我认为这次“普直比”改革,是教育改革一盘大棋的前兆,预计后续还会有教育资源配置、大学教育的质量提升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最近北京、上海的学区房改革就很明显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实施的。
然后,我们要考虑这项政策对我们的影响。一个孩子如果进入高中名校,录取本科的几率基本上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很多普通中学,每年级一个重点班,高考升学率尚可;7、8个普通班,升学率就基本是0了,更有甚者,有些普高,每年考入大学的人数往往只有个位数。也就是说,实际上无论改革与否,我们在中考已经经过一次筛选了。只是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觉得还有1-2%的希望。所以这项改革对个人来说,差别并不大。
那么家长们需要怎样应对这样的变局呢?万变不离其中,所有孩子的教育基础都是家长奠定的。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会说他的家风、家教优越,就是这个道理,而学校往往只是一个展示他能力的舞台。在同样的老师、学校,孩子能够比别人更优秀,家长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这种能力。
最后,高中之外,还有很多教育资源。各种辅导班、教育机构、网络课程,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这意味着孩子任何时候想努力,都有机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而且中国高考是所有具有高中同等学历就可以参加的,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甚至不用毕业证,只要同等学力证明。除了体育专业一般有22岁限制,其他各专业都没有年龄限制。如果不想再中国上大学,海外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报名入学。
家长们与其纠结“普高比”,不如退而结网,仔细想明白两件事情:教育的目标是啥?应该怎样教育自己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