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来了趟北京,越南高层谈起南海,开始

自从越南领导人阮富仲来了趟北京,中越发表联合声明以来,越南高层在公开场合,无论是围绕中越经贸,还是南海问题等方面,作出的表态也越来越有格局。这其实反映出越南对华态度的逐渐变迁,在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之后,这一趋势体现得更加明显。

日前,围绕南海话题,越南方面举办了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场面可以说非常隆重,不仅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范光校亲自出席,与会的外国驻越使团代表也有将近50位,其中还有8位大使。

而范光校在这种场合下的发言,也很有格局。他强调说,在当前背景下,南海是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南海的原则影响其他海域原则的形成。维护海上秩序,遵守规则、保持互信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促进可持续复苏至关重要。

越南副外长口中的所谓“南海的原则”,指的大概率就是中国与东盟目前正在密切磋商的《南海行为准则》草案,可以看出,越南不仅很迫切地希望中国与东盟能顺利围绕南海问题达成书面协议,还希望其中条款可以为国际海洋法树立一个典范。而这一点,中国与越南的共识其实并不小。

我们需要明白,中越关系深化最大的难点或者说是门槛,也就只有南海问题。现在越南在这方面频频释放积极信号,就给双边关系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越南近来一系列对中国作出的承诺,这背后所映射的,其实是越南整体对华态度的变迁。

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早些年“一带一路”提出时,越南方面迟迟没有明确表态。甚至有部分媒体还将“一带一路”与南海问题挂钩,刻意引发越南内部的焦虑情绪。年阮富仲访华,在当年的《中越联合公报》中也对“一带一路”只字未提。但随后,越南的态度有所变化,逐渐开始将“一带一路”纳入中越双边合作的框架中。

可以看到,越南政府对中越深化合作的认知,就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相似,是循序渐进的,这个过程总体上可以概括成从“怀疑”到“谨慎欢迎”。而在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之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深远变化,越南政府经过评估后开始认为,中越关系如果想再进一步,就是时候去掉“谨慎”两字。

何以见得?此前,越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大力扶持制造业,吸引了各方来越南投资建厂,不少西方媒体还给越南灌迷魂汤,将后者吹捧为“世界工厂第二”,言外之意,无非就是在暗示,越南具有潜力“取代中国”。但外媒却刻意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越南是背靠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才能有此成就。这点,越南心知肚明。要不然,阮富仲也不会在访华期间,提出要同中方加强供应链方面的合作了。

此外,由于面临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双重打击,越南的对外出口市场萎缩极其严重,而在西方资本相继撤离越南的同时,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却保持稳定增长。这可比西方世界的吹捧来得实在。

经济上的影响还是其次,俄乌冲突打到今天,越南心里也清楚,类似的地缘政治悲剧不能在东南亚重演。越南政府围绕中越关系所做出的诸多承诺,也说明越方开始意识到,越南终究跟菲律宾、新加坡这两个国家不一样,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发展空间反而会受到制约,因此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立场。

可以看到,越南外交部近段时间的外交通报,都有一句雷打不动的表述:对华关系是越南对外政策的战略选择和头等优先。前面也说过,中越关系中,南海问题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坎,阮富仲访华后,越南方面在南海方向不断释放积极讯号,这就足以说明很多事情了。

越南之所以愿意在中越关系上“打开格局”,与中方相向而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形势使然,越南虽然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承诺,但在地缘政治格局风云变幻的今天,越南是否能经受诱惑考验,在后续的风浪中与中方长期合作,还有待观察。光是说话表态有格局还不够,具体还要通过行动体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3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