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考,或许已经可以废除了
今天,我们中国教育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一方面教育已经落后,急需一场深刻的改革。由于高考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实际指挥棒,是所有教育参与者的KPI指标,所以,不对高考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教育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另一方面,高考在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对高考的束手无策,才导致我们对于高考只能默默忍受。
今天,我们对于高考的忍受,就像古人对于科举的忍受一样,既无奈,又依赖。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面对这种无奈又尴尬的处境,难道我们真的毫无办法吗?
不,我觉得,我们是有办法的。
对于高考,我们虽然知道它有很多弊端,但是,它在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于是,我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忍了。
但是,今天,如果我告诉你:
其实,高考在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已经落后了,你会怎么想?
你会不会觉得,高考可以被替换了呢?
高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就像是KPI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样重要。
但是,就算KPI在企业管理中那么重要,如今,在很多大企业里,KPI管理正在被OKR管理所取代。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既然KPI管理体系可以被替代,那么,高考为什么不能被替代呢?
其实,高考,从性质上讲,就是一场选拔性考试。
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得出,高考,就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
其实,高考,在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时,先是用统一的试卷对学生们进行筛选,将他们按照学习成绩的优劣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从本质上讲,就是让人与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然后由竞争的优胜者享受稀缺的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竞争思维,认为竞争的优胜者获得奖赏,这是天经地义的。
只有奖励优秀,才能激励落后的人不断进步。
如果奥运会的参赛者人人都能得到奖杯,那么,又怎么能涌现出那么多优秀的奥运健儿呢?
可是,今天,我要说,其实这种资源分配方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才应该由优胜者获得资源。
一旦进入到资源丰富的时代,这种资源分配方式就落后了。
对于供销社,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处于物资严重紧缺的时代,任何东西,都要凭票购买。
那时候,粮票、布票、油票、澡票……都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买啥都用票,干啥都要票。
在那个年代,想买个电视机,除了凭票购买之外,还需要付出许多额外成本。比如,熬夜排队的时间成本、拼关系走后门的人情成本、送礼送物的金钱成本……
就算如此,对于销售员拿给自己的商品,顾客连个挑选的权利都没有。
在那个年代,你想换货?
没门!爱要不要!
这就是供销社时代,典型的物资紧缺的时代。
今天,供销社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超市。
超市时代,与供销社时代相比,就是物资无比丰盈的时代。
走进超市,你想挑什么就挑什么。
在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供我们挑选。
比如说,现在你口渴了。
在供销社时代,你只能去好心的邻居大爷家里讨一杯凉水喝。
今天,走进超市,面对各种各样的饮料,你可以任意挑选。
因为在超市的货架上,各种饮料那是琳琅满目:玻璃瓶的、塑料瓶的、易拉罐装的;矿泉水、碳酸饮料、果汁,咖啡、奶茶、冰镇啤酒……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而每一种饮料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庞大的工厂,一个巨大的商标体系。
所有的饮料公司挖空心思地进行需求调研、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宣传等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只是为了解决人喝水的这一个需求。
这说明,在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里,人与资源的匹配关系就发生了一次逆转。
这个时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应该由供应方展开激烈的竞争,然后由竞争的优胜者获得需求方的青睐。
也就是说,在资源稀缺的年代,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基本关系状态是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资源当然应该由竞争的优胜者享有。
这一时期,展开激烈竞争的是资源的需求方。
当社会进入到资源丰富的年代,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基本关系状态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只有获得优胜的资源,才能被人所青睐。
这一时期,展开激烈竞争的是资源的供应方。
按照上述供求关系理论,我国教育领域,如果也已经进入到了资源丰富的时代,那么,高考这种选拔式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变一变了?
年,我国开始恢复高考。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考生数量和教育资源情况。
先看一下考生数据:
年,全国考生一共万人,录取人数是27万人,录取率是5%。
年,全国高考考生一共万人,录取人数是40.2万人,录取率为7%。
再看一下教育资源情况:
年,全国的高等学校一共才所,其中重点大学是88所,本科院校50所(资料显示大约是40-50之间,这里取较高数据)。
从录取率上,我们应该就能看得出,当时的教育资源极为稀缺。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全国统一高考的形式,从学生里优中选优,让更优秀的学生去上大学,再合理不过了。
可是,四十多年过去了,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领域里,考生数量、教育资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同样的,我们也先看一下考生数据:
年,全国考生一共是万人,录取总人数为.45万人,其中,本科录取.12万人,高职高专录取.33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1.37%。总体录取率为90.33%。
年,全国高考考生一共是万人,全国录取总人数是.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录取.60万人,职业本科录取4.14万人,高职高专录取.58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1.6%。总体录取率为92.89%。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教育资源情况:
到了年,全国的高等学校一共是所,其中,双一流大学一共是所,本科院校一共是所。
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我们最起码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从年到年,考生数量增加了万人,人数增长了89%,不到一倍;
第二,从年到年,全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增加了所,增长了.68%,4倍还要多一些;
第三,从年到年,全国的重点院校数量增加了49所;本科院校增长了所;
第四,从年到年,高考录取率,从原来的5%,提升到了92.89%。
由此可见,在过去,想读大学,那是万里挑一;到了现在,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中国的教育资源,已经从原来的极度稀缺状态,进入到了相对丰富、较为丰富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烦请大家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数据:
1、从教师队伍的角度看。
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仅为20.6万人,到了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为.32万人,增长了近7倍。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半数,并且形成了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结构。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2、从办学条件的角度看。
年全国高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年达到了.32万平方米,增长了近6倍。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近年来,高校教育仪器设备总值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年全国高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年达到.29亿。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3、从高校在国际世界的排名情况看
在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进入世界前20,也成为首次入选世界前20名的中国大学。而在世界排名前的学校中,中国大陆共有6所高校入选,而年仅为2所。
同样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表现不俗。清华大学取代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亚洲排名第一,同时中国大陆也是全球高校入围数量第四的国家,从去年的63所高校增加到72所高校,并有7所高校入围世界前名。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4、从教育投入的角度看。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实现4%目标后,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并于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投入为亿元,年首次突破万亿,年达到了亿。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年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元,年生均教育经费为元,较年增长了63.3%。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5、从高校学生资助力度大小的角度看。
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资助金额.57亿元,年资助金额突破千亿,达到了.74亿元,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来,我国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说,我们中国的教育领域,早已告别了资源匮乏的时代,进入了资源丰富的时代。
既然在教育领域里,我们已经从匮乏时代进入了资源丰富的时代,那么,教育领域的资源匹配关系为什么没有从“供销社时代”进入“超市时代”呢?
要知道,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高考压力可是一如既往,丝毫也没有降低。
在我看来,从供销社变成超市,我们转变得很快。那是因为这是西方社会里现成的社会经验,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教育领域,我们没能从“供销社时代”进入“超市时代”,根源在于我们并不知道教育领域的“超市”长什么模样。
其实,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原来,学生多、大学少,大学基本上从来不去做宣传。
现在,学生少、大学多,很多大学都开始在招生方面下功夫了。
有些大学不仅把大学的网站做得很漂亮,还请来校花拍招生视频。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还有一些大学,把自己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搞得特别精美。
当然,一些名牌大学为了招收省状元,开设巨额奖金的现象也早已是屡见不鲜了。
上述这些做法,从本质上讲,就是营销手段。
以前,大学从不做营销;现在,大学纷纷开始注重招生和营销。
这说明,在我国的教育资源领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逆转。
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教育领域的“超市”,应该是个什么模样,才会导致教育领域的基本格局依旧维持着原状。
以前,人们追求的是上大学。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上好大学。
今天,我们中国有了多所大学,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好大学仍然有限,仍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按照经济社会的自然发展,总有一天,好大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当好大学的数量超过0所的时候,那么,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不仅都能山大学,而且还都能上好大学。
到了那个时候,教育领域的“超市时代”不就来了吗?
所以,我认为,几十年过去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主动改革、积极引导,让我国教育更快地进入到“超市时代”。
编辑
切换为全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上述这种“供销社时代”、“超市时代”的说法,其实,都是我自己根据两种时期的供求关系自己推演出来的,可能理论根基还不够扎实。
但是,我觉得,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和我们国家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十九大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觉得,这一矛盾变化在教育领域也是适用的。
在过去,我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的教育资源已经走向了较为充足的时期,但是,却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
我国教育除了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之外,还存在着好大学相对较少的情况。
大家虽然不再为能不能考上大学而发愁,却依旧在为能不能考个好大学而发愁。
既然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
在过去,大学比较少,教育资源稀缺。我们通过高考这种选拔式的考试,让学生们彼此竞争,由竞争的优胜者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如今,大学非常多,教育资源丰富。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某种方式,让所有的大学为了招生而竞争,然后由学生们自由地挑选大学呢?
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让大学犹如超市里的饮料一样,任由学生们自由挑选呢?
当然,提出这个想法,想必一定会有很多人会说,我这是异想天开。
为了让这个“异想天开”更加切合实际,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步提出我的意见和主张!
其实,关于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改革建议,我写成了一本书,但是,因为不懂怎么出版,暂时准备以文章的形式,逐期发表在这个账号下。
欢迎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