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称中国高教改革成果丰硕中国人从高处

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法国《世界报》网站8月11日发表题为《变革中国高教系统的二十年》的报道称,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教界近二十年像中国高教界一样,经历了如此迅速的变革。法国高等公共卫生学院现任副校长指出:“二十年前,西方高校在中国很受捧。而如今,中国人从高处俯视我们。”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刚刚从山东省一所大学毕业的沙雪(音)没明白一个问题。“上海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抱歉,我不知道。”最近在广东大学拿到文学教职的克洛埃也是这样回答。还有毕业于辽宁的露西。这实在令人震惊,15年来让法国高等教育部历任部长冒冷汗的声名赫赫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在中国似乎不怎么有名。

但因此得出这项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界毫无影响力的结论就错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教界近二十年像中国高教界一样,经历了如此迅速的变革。高等教育还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因为科学技术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领域之一,其他三项是农业、工业和国防。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目标:把受苏联启发设立的专科院校改造成仿照全球一流大学——美国院校——的高教系统。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年设立时,阿莱西娅·洛·波尔托-勒费比尔是巴黎政治学院驻华代表。这位法国高等公共卫生学院现任副校长、国际公共政策比较专家认为“这项排名有极大的地缘政治重要意义”。她指出:“随着中国人加入世贸组织,他们明白人才将成为制胜关键。”

因此,他们当时启动了给最好的大学更多资金的精英主义政策,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来激励这些大学比肩全球顶级学府,采用或调整美国的标准。波尔托-勒费比尔还指出:“比如,他们不看学校在企业中的知名度——这项是美国大学的优势——但更注重科研,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更容易体现出竞争力。结果就是,二十年前,西方高校在中国很受捧。而如今,中国人从高处俯视我们。”

资料图片:年11月7日,人们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参观。(新华社记者李京摄)

中国每年在这项有名的排名中取得进步。中国科学家是全球一流的,最近中国在太空、人工智能和基因领域的成果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去海外留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年不到2万人,年超过66.2万人。有媒体指出,“近90%”的中国学生是自费留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院长魏让方及其副手慕建明在《希罗多德》杂志中写道:“在万完成学业的大学生中,万人(82.2%)选择了回国。年复一年,回国就业的比例在提升。这或许让中国学生的流动变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计划性人口迁移之一。”

马可·波罗研究所6月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年美国人工智能科研大会上展示的高水平发表成果中,有三分之一的作者有中国留学经历,但如今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上海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这场中国高教全球化和崛起的积极参与者和符号,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了世界的巨变。

外媒:中国大学水平不断提高澳校长称中国留学人数或减少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外媒称,一所一流大学的校长警告说,随着国际教育市场上的一个主要竞争者中国开始在本国投资,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将在未来10年下降。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3月1日报道,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伊恩·雅各布斯教授说,由于中国在建设大学和吸引研究人才方面大力投资,前往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本科生人数正在下降。

雅各布斯说:“他们正在建设更多的大学,这些大学的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得非常快。”

他说,前往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将“逐渐减少”,但在全世界“对教育充满渴望”之际,这些数字可以由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弥补。

他说:“我估计在10年的时间里,(中国学生)会逐渐减少。随着本国机会的增加,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来自中国的本科生人数略有减少。但需求仍然很高,研究生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不确定我们是否已经达到顶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希望获得机会,他们的国家目前还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将逐渐具备满足需求的能力。”

来自中国的学生占到澳大利亚各大学外籍注册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去年,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达到亿澳元(1澳元约合4.75元人民币)。中国正在迅速兴建大学,投入资金吸引全球顶尖研究人才和学生。

负责国际事务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劳里·皮尔西说,在本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澳大利亚略微后移,而中国内地和新加坡则显著上升。

皮尔西说,上世纪的全球竞争力是以国防资产衡量的,但新的国际战场是教育。

他说:“中国崛起指向这样一个方向,即进入全球前名的大学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大国指标。这不是军备竞赛,这是知识竞赛,这真的很令人兴奋。”

新南威尔士大学与悉尼大学等澳大利亚其他高校一样,正在寻求多样化,增加来自印度、东南亚和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学生人数。

报道称,一些曾经瞄准英美大学的印度富人家庭现在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因为英国对留学生就业有限制,而英国脱欧和唐纳德·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带来了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雅各布斯说:“正在发生的地缘政治事件——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让英国和美国的受欢迎程度稍稍下降。”

由于澳大利亚今年可能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新南威尔士大学也将目光投向了亚洲。

不过,皮尔西说,中国也将成为该地区的竞争对手。他说:“别忘了,中国把金融资本投入到针对国际学生的目标上。”

(-03-:01:22)

中国孩子为何总能在数学上完胜?BBC:归功于提高教学难度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英媒称,近年来,中式教育吸引了大量英国教育工作者的眼球,越来越多的英国学校也选择去中国办学。然而这些学校需要教授中国规定的义务教育内容,他们会沿用英国教育模式还是采用中国的教学方式呢?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9日报道,前不久,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威斯敏斯特公学(WestminsterSchool)宣布将从年开始在中国开办6家分校,教当地学生中国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

作为一位儿子在上海上学的美国作家,本文作者莱诺拉·朱曾经记录了一些中国教育的问题。但是,如果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可取的地方,她认为是数学教学。她说,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崇尚刻苦学习的文化。以下为莱诺拉·朱的观察:

在我儿子还是四岁的时候,一天下午,他从幼儿园拿回来了一份满是红笔画的叉的练习试题回家。我问儿子:“这是你在课堂上做的题吗?”

我儿子难过地点点头。那是一份三位数的数字填空题,我不禁想这个对于只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难了。

但是他的老师显然不这么认为。老师在试卷的上方潦草地写着“要更努力,可以得75分的!”

我儿子认为我应该责备他,对他更严厉一点。“妈妈。为什么你不教我数学也不教我认字呢?”他甚至举出了几个同班同学的例子。“隆隆的妈妈在教他怎么读英语,美美的妈妈在教她加法。”

就教数学而言我绝对不是一个好妈妈。更令我受打击的是我读了一份比较中美孩子的报道。

在简单的算术上,比如从一数到十或者写数字,中美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差距在更深一层的数学问题上拉开了:中国小孩加减法的能力是美国小孩的两倍,在应用题上更是完胜。总而言之,中国孩子在数学考试中能拿84分,但是美国小孩只有60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理论:所有文化都包含了数学,但如果其中一个文化更重视数学,那么他们的数学会发展得更好。

很明显,中国文化很重视数学。我开始对中国的数学课堂感兴趣。我儿子长大后将面对什么样的数学课呢?为了解答我的疑惑,倪老师请我去他教书的一所上海小学看一看。

倪老师带我去了一间教室。我数了数,教室里有32名学生。他们都规规矩矩地坐在灰色的折叠椅上,六个或者八个一组,围绕着一张方桌聊天。教室的地板是水泥地,墙上只挂着一面中国国旗。

倪老师介绍说这些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和英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我问倪老师:“他们都是绩优生吗?”“不,他们都是普通的孩子,在上海应该是中游水平。”倪老师答道。

9点整,数学老师周老师从前门进教室,整个课堂立即安静了。

“上课”“起立”,31名小学生推开椅子和桌子,黑压压像浪潮一样地站了起来。

他们先对讲台上的老师说“老师早上好!”然而又转身对着我和倪老师说“老师早上好!”突然间被这么多孩子问好,我不由得缩了缩身子。

“坐下,”周老师说,“昨天我们看视频学习了平方数。我想请你们用点和线展示一下平方数,能不能做到?”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随机叫了一个号码“学号2号!站起来!”一位瘦小的男生站立起来回答到,“我算了4的平方数。”

周老师接着像打机关枪一样对这个男生连续发问。“是几?”“16。”“怎么得来的?”“四点一线。”“几条线?”“四条。”“请坐!”小男孩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

周老师又随机请了一位女生在全班面前展示。“27号!”“我得到了9,每条线有3个点,共有三条线。”

在教室后面的我有些震惊,我轻声问倪老师:“如果一个学生跟不上课程怎么办?”

倪老师轻声答:“如果他不理解这个知识点,老师会通知家长给学生在家‘补一下’。”

课堂的氛围刺激着我的神经。在这间狭长的教室里,桌椅隔开了老师和同学,站在最前方的教师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袖。

中国的老师想抓住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在一堂35分钟的数学课上,周老师问了59个问题,至少一半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她随机叫学生的学号,不是名字。

随后我翻看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的旧档案。PISA项目的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说中国学生很擅长基础数学,而且学校正在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能力。

施莱克尔说:“在美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我们的课程是每一天一点点地加深难度,我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沉浸在数学与复杂的现实相结合的生活里。但是这样导致我们给孩子们呈现的都是很浅薄的数学。”

施莱克尔还说,西方的教学否认“死记硬背”,但是事实是填鸭式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很显然,中国的数学、以及其他教学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让小孩子用原本应该用来玩耍的时间学习,在升入高年级后又过分拔高学习的难度。数学优先其他一切学科。

但是因为英国学校要去中国办学,他们自然希望保留中国教育的可取之处。我想这样的数学课堂应该会出现在新兴的英式学校里吧。

资料图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显示中国学生比欧美学生更擅长数学。(图片来源: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12-:27: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