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砸50w国内网瘾少年到英国新加坡
2年前,Roy爸妈在孩子的教育上几乎陷入绝望,他们当时只有一条出路:逃离应试教育,逃离上海。
其实在上海滩,因为忍受不了教育内卷的环境,选择出国留学的,真不只Roy一家。根据爸爸真棒最新《国际教育家庭调研》显示,家长认为最烧钱的,第一是学费,第二就是补课费,每年花了20万读书,还要再花20万补课,令人寒心。
但是2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见到Roy妈的时候,她的状态都完全不一样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因为儿子的变化太大了。如今可以说几乎没有花一分钱补课,但是儿子不仅裸考雅思7.5分,而且收到了包括德威、舒兹伯利公学(奖学金)、拉格比公学、查特豪斯等7所英国顶私Offer(内心OS:只要孩子能拿到以上任何一所录取,妈妈们都可以笑到睡不着觉吧)。妥妥变成了个自鸡娃儿!
其实当初Roy选择的也并非名校——坎特伯雷国王学校的国际部,甚至疫情期间出国让很多人也不理解。但就是这样一个决定,让一个上课不认真,沉迷游戏的“叛逆少年”一步步成长为学术与运动全面发展的翩翩少年。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家长会问:在国内爸妈眼前盯着“鸡娃”都搞不定的问题,出国留学就好了?
其实,在上海滩一家名叫安睿教育的“小而美”的口碑低龄留学机构,这样的故事每年都有发生。
但比起一味追求名校,安睿的老师更擅长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有人一步到位进了七橡树、布莱顿、CLC、德威等名校,也有人通过国际校、或者新加坡学校过渡,等到适应了、能力到了,再进最终梦校。
今天我们也将从三个安睿低龄留学的学生/家长的故事中,来探知不同国家好的教育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孩子的。
Roy妈妈
二娃妈,老大Roy10年纪从上海某ALevel学校插班就读坎特伯雷国际学院,现在16+申请入了德威,雅思裸考7.5分;
Eric妈妈
三娃妈,姐姐内向安静,老二Eric比较好动,不能适应传统教育,在安睿的建议下尝试国际教育,过渡适应后目前在新加坡就读,姐弟俩目前都变得更主动有自驱力;
A同学
从上海某IB名学校申请到英国七橡树,本身是音乐、体育、学术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但也在申请的过程中有挑战和迷茫。
逃离应试内卷,
两位魔都妈妈的无奈之举
Roy是在上海公立学校一直读到初二,初三才选择了国际教育路线。而在这之前,他们家其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读国际高中,更别提出国了。
用Roy妈妈的话来说:
“我们是到了初中实在卷不下去了!体制内到了初二就是“分流”的开始,要准备会考、中考,而对于像是Roy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生,如果不是拼了命卷,说实话,是肯定考不上好学校的。
在我看来,在上海的时候,Roy家真不是什么躺平佛系教育,也是卷的。
“当时只要孩子成绩有缺口,我就安排补课,到最后他的时间表都被补习班填满了。”
说到这里,妈妈也反思当时自己太心急了,也没有考虑儿子愿不愿意补,喜不喜欢这些课程和老师,让孩子适得其反了。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弹簧,压得越紧,反弹越大。Roy就疯狂报复在打游戏上,回家就是门一关开始打游戏,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闹得很僵,更没心思好好上课了。
讲到这里,Eric妈妈也很有共鸣。她家三个孩子原本都是在浦东一所不错的公办校就读的,不算太鸡血的,教育质量也不错。
姐姐是属于比较乖和内向的那种,但成绩还是出不来,都要家长老师推一下,她才会动一动的那种,自己没有什么内驱力。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只想要休息,然后就是玩会儿iPad看电视,不会主动规划,更难主动探索兴趣。或许,这就是体制内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吧!
老二Eric是比较特别的孩子,比较敏感,不太能接受传统意义上的上课学习,但热爱探索自然,喜欢昆虫。这样的孩子对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