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海底捞吃上市了去年营收106亿,

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

继小米确定在香港上市后,海底捞也要赴港上市了

5月17日晚间,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以后除了街头巷尾,资本市场也是满满的火锅味!

创始人移民新加坡,年营收亿

创始人已移民新加坡

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介绍海底捞如何创业成功的文章,但内容多是介绍海底捞服务如何好,对待员工如何慷慨。

现在,通过招股书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完完全全的海底捞,例如揭开“被神话”的创始人的面纱。

大家知道的故事是:四川简阳的张勇,在家乡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对面美发店的姑娘舒萍因为经常来吃火锅,成了他的女朋友。

图片来源:企业家

再后来,年,张勇、舒萍和张勇的同学施永宏、施永宏女朋友李海燕,四人一起开了一家火锅店,起名海底捞。

招股书中显示,张勇和舒萍的国籍均为新加坡籍,另一位创始人施永宏的国籍仍为中国。

招股书还显示,张勇和舒萍两人共拥有海底捞62.70%的股份。

另外,海底捞的3名独立董事中,也有2名新加坡籍。

揭开创始人的面纱后,我们再来揭开海底捞的财务数据。

年营收亿,净利润11.94亿

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海底捞收入分别是57.57亿元(年)、78.08亿元(年)、.37亿元(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9%。

年海底捞年度利润是4.11亿元,年达到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可以看到,海底捞的净利润增速达到营业收入增速的两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恐怖的盈利能力,单店日营收超15万

招股书显示,年海底捞拥有家餐厅,年底达到家,目前共拥有餐厅家,其中内地家,24家位于中国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

家火锅店创造.37亿元的营业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海底捞火锅店年营业收入达0.33亿。

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火锅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超过15万,在三四线城市超过10万,境外单店日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8万,整体平均日销售额达到14万。

年顾客超1亿,98%愿做回头客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年在全球服务的顾客总量达到了1.06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每家门店每天平均有近人就餐。

在年,平均每位顾客在海底捞消费94.6元,而且98.2%的人愿意再次就餐,六成顾客每月去一次。

此外,除了门店餐厅,外卖服务营收也是翻倍,去年达到21.88亿元。

员工薪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

海底捞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好,目前海底捞总员工约5万人。

招股书显示,去年收入近三成用在员工成本上,达到31亿元,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员工年平均薪酬约6万元。

相比之下,董事薪酬比较高,平均约万元。

这样看来,海底捞的员工收入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不过考虑到餐饮行业一般包员工吃住,员工平均薪酬也不算太低。

虽然中国火锅市场大,海底捞赚钱能力强,但招股书中也列举了公司面临的问题,如竞争对手多,房租成本上升等,这可能也是海底捞主动上市的原因之一。

上市原因:准备扩张,开店成本高,竞争对手多

开店底气:最快当月盈亏平衡,6个月收回投资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年计划开设家至家新餐厅。

海底捞每间新餐厅需要-万投资,由于大规模开店,海底捞年资本开支达到15.18亿。

不过得益于海底捞较高的单店盈利能力,海底捞餐厅一般1-3个月达到盈亏平衡,大多数餐厅6-13个月能收回投资。

相比之下,行业平均水平是3个月到6个月实现首月盈亏平衡,然后在15个月至20个月达到现金投资回报。

这也是海底捞敢于大规模扩张的底气所在。

火锅市场大,规模达多亿,竞争对手多,有60万家火锅店

海底捞招股书称,火锅占据了中国中式餐饮市场的最大份额,年比例为13.7%。

其中,川式火锅又占火锅餐厅市场的64.2%。中国年有60万家火锅餐厅,预计年达到89.6万家。

火锅餐厅市场规模年为亿,预计年达到亿。

(第二名的上海鑫绪餐饮为“杨国福麻辣烫”)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可以预见,上市融资后,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会大幅加快,想必海底捞的粉丝们都会担忧上市后,公司海底捞会被资本侵蚀,服务水平下降吗?

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已经上市的连锁餐饮发展如何。

上市后,海底捞会变得更好吗?

海底捞独家供应商已上市

颐海国际是海底捞旗下的独家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的董事长也是海底捞的联合创始人——施永宏。颐海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